王大中简历王大中个人资料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王大中简历王大中个人资料,近期需要求职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王大中,核工程与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 - 个人简介

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党委常委、设计室主任、副所长、所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核研院院长、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校长、党委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参加并组织清华大学屏蔽实验反应堆和零功率实验反应堆的设计、建造,主持高温气冷堆和低温核供热堆的研究。1981年提出一种高温气冷堆新芯概概念,使模块式高温堆的功率提高,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七国的发明专利。合著《高温气冷堆》。

王大中 - 教育履历

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

1961—1962年 为清华大学在职研究生,

1981—1982年 在西德于利希核中心进修,并在西德亚琛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王大中 - 工作履历

1959—1966年 参加清华大学屏蔽实验反应堆设计与建造,建立反应堆热工实验室及零功率反应堆。

1969—1979年 从事热中子钍增殖堆及高温气冷堆研究,任反应堆设计室主任,反应堆工程总体室主任。

1981—1982 年在西德于利希核中心从事高温气冷堆研究。

1983年以来 主持低温核供热堆,担任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负责人。主持领导高温气冷堆研究项目,

1986--1993年 任863高技术计划能源所副所长,所长,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大中 - 科学研究

7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积极倡导和主持领导了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发展工作。在西德于利希核中心从事高温堆研究时,提出一种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新概念,可使模块堆的单堆功率提高一倍以上,获德、美、日等国发明专利。回国后,主持领导863高技术计划项目——高温气冷堆研究。提出我国应采取发展模块式高温堆的技术路线,并领导研究和设计了10兆瓦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该堆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并列为863计划重点项目,于2000年建成,2003年满功率运行成功。

80年代以来,主持领导低温核供热堆研究,在我国开创了核能供热应用新领域。主持设计与研制成功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该堆是世界上第一座建成运行的壳式核供热堆,具有一体化、自稳压、自然循环冷却、非能动余热载出等先进特性。该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领导研制成功一种独创的反应堆水力学控制棒驱动系统,并成功地用于反应堆运行,该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主持领导200兆瓦大型核供热堆工程设计和技术攻关,国家已批准建设首座200兆瓦核供热堆。研究与发展了核供热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核能制冷,热电联供,核能海水淡化等

王大中 - 获奖情况

王大中院士曾获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发明专利。

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曾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

王大中 - 从核能专家到一校之长

1993年夏,清华大学在酝酿新一任校长人选时,中国核能专家、当时的清华核研院院长王大中得到了相当的认同。1994年,他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交到他手中的是一张铺设在桌上刚刚写下标题的蓝图。蓝图的标题引人注目:到2011年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时,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王大中深感责任重大。

“在下个世纪初,中国能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以中国的国情,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几乎每一位采访王大中的记者都提出这样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教育实践和经验,不断地从中外历史上优秀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治学方略中吸取营养,王校长逐渐明晰了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和步骤: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清华的发展模式应该是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实现这一目标,要经过分两阶段的发展步骤。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到2001年,即到清华建校90周年。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完成学科结构调整,把清华从50年代院系调整中形成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变成一所综合性大学;另外在教学体制方面,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高层次高质量,学校将全面实行本科生与研究生衔接培养;加快完成师资队伍的新老交替;完成相应规模的研究基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下物质基础。现在这一阶段任务已圆满完成。第二阶段是21世纪的前10年。这一阶段必须是快速发展的阶段,理、工、文、法、经济、管理、艺术学科中的一批学科将逐步实现一流的目标,医学和生命科学也将在清华得到发展。这是从现在开始清华最重大的任务。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经济基础和科学发展水平都相对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把一个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显然难度相当大。王校长认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清华大学最大的差距是缺少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和学者,另外,高水平博士生培养能力不足,高水平、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成果不多,以及新建学科实力不足,办学经费比国际一流大学少等等,也是差距所在。要弥补这些差距,根本办法是依靠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吸引海内外对清华的支持。

在以王大中为首的清华人的努力下,从1994年至今,清华大学“九五事业发展规划”、“211工程”整体规划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体规划”相继制定并实施;信息、先进制造、材料、生命科学、能源等一批学科群的建设为学科的联合和交叉创造了条件;理科、经管、人文社会学科的加强、法学院的建立以及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合并让人感受到清华迈向综合性大学的坚定步伐。在向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进程中,清华把不断作出重大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培育出众多的有创造性的研究生作为自己的目标。从1999年起研究生招生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

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的研制、集装箱检查系统产业化已经取得成功,生物芯片、纳米技术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已经有了重大进展;与国外近百所大学的交往,挂在各院系门前的国内外各大企业的联合研究中心的标牌,映衬出清华与外界的紧密联系。正象王大中校长在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所说的那样,清华大学正在努力成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骨干人才的摇篮;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中心;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成为国际科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即使是校园的基础建设,清华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理学院楼、法学院楼、科学技术楼、科技园区等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建筑拔地而起,还决定用8年时间,把清华建成一个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卓有成效的“绿色大学”。所有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一任校长的魄力。

“用最长的学制培养条件最好的学生实在是一种浪费。”这是他解释为什么清华大学要实行本硕贯通的最简单而最具实质的理由。现在,本硕统筹培养方案已在清华全面推行。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王大中领导全校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入改革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减轻学生课时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与企业合作,为地区经济服务是学校改革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从这句话开始,学校成立了“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内外大企业成为会员单位;清华与北京、河北、广东等14个省、直辖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努力使清华成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和辐射源。

这位有着校长和核能专家双重身份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还时时把为首都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学校的责任。在贾庆林书记和刘淇市长的直接关怀和推动下,清华大学和北京市科委共同组织了北京市政府、企业与清华大学百名教授、百名企业家的“双百双向”交流活动,进而建立了“北京清华工业发展研究院”,成功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的转化。王大中组织清华大学有关同志提出的“对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建议”,也有不少概念和内容被有关部门采纳。“优秀的人才只有在竞争和流动中才能获得。”于是,为吸引拔尖人才的种种特殊政策得以落实,自1998年推出“百名人才引进计划”后,一批活跃在学科前沿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加入了清华的行列。“一流、竞争、流动”正在成为清华教职工的普遍观念,“非升即走”的措施成为激励清华人自强不息的鞭策之一。公开设岗,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使清华大学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结构逐步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早在几年前,他就把知识经济时代给清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摆到了清华人面前。他说:“历史的机遇不是经常都有的,我们要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在这场新的较量中,清华要在知识的传播、创新和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从他担任校长以来,每年年初,清华大学领导有一次“无主题讨论会”,说是无主题,其实是有主题的:和国外著名大学相比,和国内兄弟院校相比,清华在哪些方面“技不如人”?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出发,清华还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什么时候完成?……许多重大的决策就在这种找差距的过程中决定下来了。在讨论落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规划的有关工作时,他要求各级干部“创新、抓实、有序”。就是这样,在工作局面看似忙和乱的时候,他以清醒的思路和有序的安排把握住前进的方向。和他在一起,清华人强烈地感到:作为一校之长,他在前面拉自己,在后面推自己,他鼓励大家跳跃、奔跑,去摘取更诱人的果实。

也许是多年从事核能研究养成的习惯,王大中充分了解尖端是由许多个一般组合而成的道理。在工作中,他让人看到大手笔,也让人体会到他对细微处的操心:他曾经把厚重的国外大学的信息资料一本本带回学校,作为设计清华信息资料的参考;也曾经收集了厚厚一叠新年贺卡交给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希望他们也能把清华的新年贺卡设计得更典雅一些,而清华后勤搞房屋装修的职工更是对他在色彩和格调上的高标准颇有体会。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校长没有放弃心爱的专业。如今,他还主持着分别列入国家“九五”规划和“863”计划的两项重大科研项目。在繁忙的校务工作中,他总要挤出时间,参与重大方案的讨论和关键技术的确定,并结合课题指导着几位博士生。

还是在当学生的时候,王大中就非常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他喜欢艺术,喜欢体育,曾是学生舞蹈队的主力,难度很高的鄂尔多斯舞跳得极其出色;游泳、足球、棒球也有相当的水平。当从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采访中了解到王大中有时也看看武侠小说时,清华人为自己校长的坦率而自豪。如今,每天早上,当清华人和自己的校长一起打拳舞剑的时候,在欣赏他协调优美的动作之外,更多了一份亲近的感觉。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YY简历模板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