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雷川个人简历吴雷川简介资料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吴雷川个人简历_吴雷川简介资料_吴雷川经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吴雷川先生,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中国基督教激进思想家,中国本色神学的开拓者之一。他是清朝(公元1644—1911)末年著名的文人,曾经获得过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吴雷川个人简历_吴雷川简介资料_吴雷川经历 吴雷川 - 简介

吴雷川(公元1870—1944年),本名吴震春,浙江杭州人。1898年考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1906年任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校长。1910年授翰林院编修。1911年后,曾担任杭州市的市长。1929年任燕京大学(著名教会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

吴雷川 - 贡献

中国本色神学的开拓者

1915年他接受圣公会的洗礼,开始积极参与基督教活动。 20世纪20年代以后,他的基督教思想开始发生转变。特别由于他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国儒家教育,所以在思想方面有独特的经历。从1922年开始,他结合中国的儒家传统,联系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为“折中的神学”。致力于基督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以探索使基督教在中国扎根,同时改革中国社会的道路。 为此,他发表了大量学术著作,如《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等,他的观点也与传统的基督教正统派产生了冲突。但是,作为具有开拓性的思想创新者,吴雷川可以说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是很有代表意义的。

从翰林到大学校长

纵观吴雷川先生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实现了从清末翰林向近代新学的转变,并担任过近现代中国两所著名大学(浙江大学、燕京大学)的校长,这其中的经验与探索,有不少对今日的教育工作者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条。
(一)办学理念,变革发展。吴雷川在浙江高等学堂任校长后,一扫以前办学的积弊,强调校长、老师、学生之间的感情相符,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严格管理,使全校融于一种和谐的气氛之中。燕京大学自1919年合并原四所教会学校成立时,吴雷川就参与其中的工作,作过不少贡献。吴老于1926年起担任副校长后更是为“燕大的中国化” 兢兢业业工作了15年,将燕大规划经营成一个优美舒适、中西合璧、设施齐全的新型校园。这里要特别提出他办学理念的两点变化:一是倡导民主、团结、向上的新型校风,制定了“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校训,树立科学民主、反对腐败落后的燕京精神。二是改早期教会学校以培养传教士为宗旨变为培养服务社会的人才,具体措施有:摆脱完全受美国教会的控制,形成相对独立的局面;向中国教育主管部门登记,废除宗教学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强调燕京大学是以沟通中西文化、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研究型教育机构。

(二)科系设置,顺应时代。1908年浙江高等学堂按正规大学要求设文理两科,招收大学预科和高中的高材生入学,必修课程均为12门。英文为文理科第一外语,法文、德文分列文理科第二外语。文理两科通习人伦道德、经学大义、中国文学、兵器、体操。文科另开设历史、地理、伦理学、法学、理财学;理科另开设算学(已讲至微积分)、物理、化学、地质与矿物、绘图。1909年开始招收女生,从而使浙江高等学堂1910年已初具了文理学院的规模。燕京大学的院系设置和学科建设,已按国际高等学府的发展要求设有文、理、法学院与工科、医科等共20多个系:国文系、西语系、历史系、新闻系、教育系、心理系、哲学系、音乐系、体育系、政治系、经济系、社会系、家政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机械系、土木系、化工系及医预科、护预科等。
(三)学生自治,教师进修。吴雷川在浙江高等学堂办学时,就一扫私塾死读书的教学框架,注重学生自治:一是任学生自由选课;二是在学校宿舍开辟书报阅览室,将自订书报杂志互相交流,并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交流心得;三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不仅包括校际的运动会和音乐会,还参与社会变革的探索。到燕京大学时代,这种学生自治活动发展成非常活跃的各种社团,借此提高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而燕大特有的“团契”(英文名称Fellowship)原是一种带基督教宗教色彩的学生组织,现自愿参加,提倡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个人修养,也丰富了校园生活。新型的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雷川博采众长,形成其办国文系的三个特点:一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并重,相得益彰;二是基础课与选修课双荣并茂;三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互补融合。吴雷川治学创新、精湛传为佳话的事情还有:从学生需要出发开“应用文”课,亲自讲“大一国文”并成为传统。此外,为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燕大与国外著名学校建立校际关系,交换留学生,建立出国进修制度等。

(四)广揽人才、培育大家。吴雷川深知,办好新型大学十分关键的事是要下功夫寻找、培养大家。他在浙江高等学堂任校长时,理科主要课程即聘国外的教授与赴美留学的毕业生任教,文科除请国内专家学者外,也十分注意聘请了解世界形势的海外学者。例如,经济学教师邵裴子(1884—1968)是赴美留学生、当时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伦(Veblen)的弟子,1910年成为吴雷川的主要助手——教务长,1912年28岁的邵裴子接任校长。其后蔡元培、马叙伦、蒋梦麟、胡适、苏步青、贝时璋、顾功叙等国内著名学者均参与了该校科研教学,足见吴雷川为浙江大学打下的人才基础。到了燕京大学时代,大批海外归来的博士与国外专家进入,使燕京大学当时的师资力量堪称国内一流,国际上也不可小视。1928年“赫尔基金会”支持建立的“哈佛燕京学社”,就是哈佛大学与燕京大学合作的一个研究机构,哈佛大学之所以同燕京大学合作,就是看好燕大的师资力量与发展潜力,并很快成立了哈佛燕京学社北京办事处,在其支持下,《燕京学报》成为中国学术性论文的重要阵地(《燕京学报》从1927—1951年共出版40期,当中38期均得到哈佛燕京学社补助)。此时,吴雷川亲自兼任国文系主任,在他的主持下,迎来了燕大国文系的鼎盛时期,鲁迅、胡适、闻一多、朱自清都曾来校讲学或任课,当时著名文史专家(一钱、二周、三沈、五马)中的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沈士远、马鉴,及郭绍虞、董璠、容庚、郑振铎、许地山、谢冰心、顾颉刚、顾随、俞平伯、陆侃如、郑骞等均被聘任。燕大也成为当时中国文史研究的中心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

本文由网友收录到YY简历模板网 http://www.yyfangchan.com/,想关注更多名人的个人简历、个人经历欢迎关注个人资料栏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