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鼐简历孙家鼐个人资料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孙家鼐简历孙家鼐个人资料,近期需要求职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寿州(寿县)人,咸丰期间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擢工部侍郎,署工部、刑部、户部尚书。1898年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被聘为总教习。主张阅报去皇帝壅蔽,然要严禁“渎乱宸聪”。建议酌置散卿,广集人才,以资议政。甲午战起,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

孙家鼐 - 概述

孙家鼐(1827.4.7-1909.11.2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清末大臣。安徽寿州人。1851年中举人,八年后成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68年,孙家鼐提督湖北学政,任满之后,奉旨入值上书房授读。十年后,授德宗皇帝读。直至1887年,他和资历较深的同僚翁同龢一起教授年轻的皇帝。在此期间,历任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兵部侍郎,以及吏部侍郎等职。1890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两年后擢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府尹。1894年,孙家鼐强烈反对为朝鲜的宗主权与日本开战,和李鸿章中国不可能打败日本的见解不谋而合。从而与主战派翁同龢对立。这两位师傅对德宗皇帝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翁同龢凭借口才与众多的门生、故旧占了上风。

1895年,列名北京强学会。1896年主持官书局。1898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京师大学堂。建议增设中心学堂、速成学校及医学校。戊戌维新时,向光绪帝推荐冯桂芬、郑观应等人的著作,但又奏称康有为“学术不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逃往西安。后授礼部尚书,任体仁阁大学士,历转东阁、文渊阁大学士,晋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政务大臣、编纂官制总司核定等。1907年,任资政院总裁,参与“立宪”事宜。谥文正。

孙家鼐 - 平生

咸丰状元。1864年提督湖北学政,后屡充考试试差阅卷大臣。1876年,与尚书翁同龢同任帝师。主张阅报去皇帝壅蔽,然要严禁“渎乱宸聪”。建议酌置散卿,广集人才,以资议政。甲午战起,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1895年,列名北京强学会。1896年主持官书局。1898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京师大学堂。建议增设中心学堂、速成学校及医学校。戊戌维新时,向光绪帝推荐冯桂芬、郑观应等人的著作,但又奏称康有为“学术不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逃往西安。后授礼部尚书,任体仁阁大学士,历转东阁、文渊阁大学士,晋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政务大臣、编纂官制总司核定等。1907年,任资政院总裁,参与“立宪”事宜。谥文正。

孙家鼐(字系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1827年4月7日--1909年11月29日。官吏。安徽寿州人。1851年中举人,八年后成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68年,孙家鼐提督湖北学政,任满之后,奉旨入值上书房授读。十年后,授德宗皇帝读。直至1887年,他和资历较深的同僚翁同龢一起教授年轻的皇帝。在此期间,历任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兵部侍郎,以及吏部侍郎等职。1890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两年后擢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府尹。1894年,孙家鼐强烈反对为朝鲜的宗主权与日本开战,和李鸿章中国不可能打败日本的见解不谋而合。从而与主战派翁同龢对立。这两位师傅对德宗皇帝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翁同龢凭借口才与众多的门生、故旧占了上风。

1895年战争结束,皇帝开始通过教育试行改革。1896年命孙家鼐筹建政府出版机构,其中包括一个图书馆,一个印刷厂以及一所学堂。1896年中,按照李端棻的建议,皇帝命在北京建立一所大学堂,委派孙家鼐筹建,并兼任管学大臣。但是,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历时两年未能开学。在此期间,孙家鼐任礼部尚书,旋迁吏部尚书。1898年,兼任内办大学士,并受命加速开办大学堂。在1898年6月至9月的“百日维新”时期(见谭嗣同条),设立大学堂是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8月9日,“京师大学堂”成立,后为北京大学,孙家鼐为第一任管学大臣,被聘为总教习。孙家鼐卒于1909年,即资政院成立的前一年。身后溢“文正”,入贤良词。孙家鼐生平简约谨慎,在激进派和保守势力之间,常取中间立场。他和翁同龢是当时最有威望的两位大臣,然而翁同龢的名气大于孙家鼐。孙家鼐赞同1898年的许多新政,但是,他上疏反对康有为的政治理论。这或许能说明维新运动失败后孙家鼐何以能在朝中继续留任。

1895年战争结束,皇帝开始通过教育试行改革。1896年命孙家鼐筹建政府出版机构,其中包括一个图书馆,一个印刷厂以及一所学堂。1896年中,按照李端棻的建议,皇帝命在北京建立一所大学堂,委派孙家鼐筹建,并兼任管学大臣。但是,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历时两年未能开学。在此期间,孙家鼐任礼部尚书,旋迁吏部尚书。1898年,兼任内办大学士,并受命加速开办大学堂。在1898年6月至9月的“百日维新”时期(见谭嗣同条),设立大学堂是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8月9日,“京师大学堂”成立,后为北京大学,孙家鼐为第一任管学大臣,被聘为总教习。孙家鼐卒于1909年,即资政院成立的前一年。身后溢“文正”,入贤良词。孙家鼐生平简约谨慎,在激进派和保守势力之间,常取中间立场。他和翁同龢是当时最有威望的两位大臣,然而翁同龢的名气大于孙家鼐。孙家鼐赞同1898年的许多新政,但是,他上疏反对康有为的政治理论。这或许能说明维新运动失败后孙家鼐何以能在朝中继续留任。

据说孙家鼐一直是王阳明哲学的信奉者。他的著作绝大部分毁于义和团起义,只有少量奏稿传世。孙家鼐临逝世时的奏折,1909年下半年影印出版。题名《太傅孙文正公手书遗折稿》

孙家鼐 - 年份记事

1827年出生

1851年中举人

1859年成进士

1868年,孙家鼐提督湖北学政

1887年,他和资历较深的同僚翁同龢一起教授年轻的皇帝

1890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

1892年擢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府尹

1894年,孙家鼐强烈反对为朝鲜的宗主权与日本开战,和李鸿章中国不可能打败日本的见解不谋而合

1895年战争结束,皇帝开始通过教育试行改革

1896年命孙家鼐筹建政府出版机构

1896年中,按照李端棻的建议,皇帝命在北京建立一所大学堂,委派孙家鼐筹建,并兼任管学大臣

1898年,兼任内办大学士,并受命加速开办大学堂

1898年6月至9月的“百日维新”时期(见谭嗣同条),设立大学堂是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8月9日,“京师大学堂”成立,后为北京大学,孙家鼐为第一任管学大臣,被聘为总教习

1909年去世

孙家鼐 - 金榜题名

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氮遍九州,道统继义皇尧舜;
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煦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
                           ——孙家鼐题清朝资盛

咸丰九年朝廷举行会试。孙家鼐告别亲人,进京赶考。殿试后,咸丰皇帝召见前十名进士,命以清朝资盛为内容,各写一副对联。孙家鼐略一思索,即挥笔写了这副对联。此联既歌颂了清朝的丰功伟业,又巧妙地把历代皇帝的年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嵌入联中。咸丰帝盾后,赞不绝口地说:“写得妙!”于是,欣然举起朱笔,钦点孙家鼐为新科状元。

孙家鼐 - 创办京师大学堂

孙家鼐是光绪帝师、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创建者。戊戌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却幸存了下来。《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风云》(余音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孙家鼐的第一本传记,着重讲述了戊戌变法前后,孙家鼐排除各种阻力创办京师大学堂的经过,力图解开历史中的一些谜团。

孙家鼐 - 评论

· 孙家鼐沉潜好学,服膺王阳明之书,立志高远,凝厚而开张,余欲兄事之。(《翁同日记》)

· 孙家鼐是所有中国官员中最有教养、最具绅士风度的人之一。英·李提摩太著:(《亲历晚清四十五年》)

· 京师大学堂本身就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产物,是维新派克服了顽固守旧势力的重重阻挠和反对才创立起来的。(许德珩:《北京大学校史序》)

· 戊戌政变发生,旧党把持朝政,新政多被废除。独京师大学堂赖孙家鼐之力得以保全。(肖东发、李云、沈弘主编:《风骨: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

· 由于他(指孙家鼐)在政界与学术界的威望,他一手筹办了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大学,这在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汤一介编:《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

· 现在北大像一朵鲜花,正在灿烂开放,而这一朵花发芽时期,谁都不能否认是在四十六年前。这块园地,是戊戌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孙家鼐开垦的。

孙家鼐 -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YY简历模板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