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何有效学习评价
- 2如何评价让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效
- 3如何有效利用评价方案来激励学生学习
下面就我个人近期亲身经历的一个教学瞬间浅谈我的认识与感受,然而事与愿违他们还是老样子,果然这名学生开始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成功。
如何有效学习评价
小学数学学科作业
五河县实验小学郭启闯
我选择的作业内容是第二题
有效的学习评价需要教师“拥有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善于发现并捕捉“最佳的评价时机”,进而实施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对于我这样的新入编的老师,如何实施有效的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要学习的一项专业技能。下面就我个人近期亲身经历的一个教学瞬间,浅谈我的认识与感受:
我班上有这样的两名学生,一个叫夏国奥,它的特点是上课不听讲,喜欢做小动作,和别的同学打打闹闹,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或者即使回答了也没有自信,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另一个叫张子翔,他的特点是一天可以打架四到五次,有时还会和高年级发生不愉快的事,爱撒谎,个人习惯很不好,作业几乎不交,而且上课时喜欢跑来跑去。这样的两名学生开始都很让我头疼,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处理他们的事。批评他们,叫家长……用了很多方法,总想改变他们。然而事与愿违,他们还是老样子。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夏国奥同学作业写的很认真(后来了解是他妈妈认真的督促他写作业的),然后我就在班里表扬了他,接下来他在这一堂数学课上做的很端正,没有小动作了,认真了许多,下课的时候我又针对他的表现在全班又表扬了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发现夏国奥这名学生在上数学课时变了,上课很认
真,竟然开始主动举手了,孩子举手就说明这个孩子在动脑袋思考,这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从那以后我就特别的注意他,时常给他以表扬。现在他的表现一直都很好。
后来我把这个事想了想,觉得鼓励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于是,我就对另一个孩子----张子翔。进行鼓励,然而并没有效果,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孩子喜欢做“官”,于是我就给他一个“官”做做,让他做我们的体育课代表,刚开始他还是犯错,但是相对之前已经好多了。在他犯错时,我不在批评而是跟他说: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课代表,你可不能在同学的面前犯错啊,否则别人会嘲笑你,认为你不配做这个课代表。果然,这名学生开始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段时间这名学生也发生了改变,虽然还有一些毛病,但他进步了。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两个实践,我们知道有效的学习评价需要教师“拥有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善于发现并捕捉“最佳的评价时机”,进而实施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这两个例子中我发现要及时的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评价,找到最佳的评价时机,才能真正的达到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方式很多,有自责式、协商式、希望式、微笑式激将式和夸赞式,但是并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评价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评价的对象,因此评价也要因人而异,评价对于教师也有要求
1、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关注学生差异,评出学生特长。要求教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教师应真诚、中肯,鼓励和赞扬都要发自内心;要新颖、独特、灵活多样,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
2、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自我批评、自我反思,保护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评价过程及方法及时的开展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及时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和不足,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
3、要求教师把握好评价的评价尺度。“激励性”评价不等于盲目的迁就、无原则的默认,或者说不批评、只表扬,它以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为前提,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大加赞赏的不是学生天生的禀赋或特长,教师表扬、夸奖的应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的结果。学生付出一分努力,教师给予一分表扬或赞许,学生付出十分努力,教师给予十分的肯定;对于学生没有付出努力,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评价引导教育,告诉学生该怎样去做。总而言之,教师的评价要适时,要适度,不过分夸张。
以上就是我对有效性评价的一些认识和感想。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2016年12月
如何评价让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效
如何评价让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效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放权给学生,在学生展示后,常常会要学生来评价学习的成果,形成以生教生评价为主的格局,从而调动学生才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实施初期,效果总是不理想。主要表现在:
1、分不清主体。只要是问题就急不可待地发言,不反思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展示者的问题。
2、讲不清道理。只能会意却无法表达,意向不明让老师和同伴一头雾水。
3、辨不清是非。只发现存在的问题,找不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4、抓不住要点。只盯住问题面,当同学都展示后,不能概括地说出成败关键。
5、稳不住自我。只强调应该怎么做,说不出展示者应如何修正问题和方法。
6、扣不住本质。只能说同伴表现存在的问题,而回归不到文本要求和课堂学习目标上来。
如何有效利用评价方案来激励学生学习
如何有效利用评价方案来激励学生学习
如何建立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考试评价体系,如何通过数学考试评价的改革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是课程改革中的大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肯定学生的优势智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我通过数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的分析与研究,初步实现数学多元评价。
1、通过计算、分析、参与、创造等操作资料实现评价
2、通过考试测验法:书面考试卷(题)、口头测验卷(题);
3、实践操作法:用来搜集评价对象在日常生活实践中
应用知识技能水平的评价信息,进行价值判断;
4、观察法:通过观察得出价值判断,进行评定。
5、评语评价:通过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形式,激励学生健康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方法与手段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我力求让新的评价方式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和学科素养的形成。
如何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及意义
当前我国的课程评价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有: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和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滞后的评价考试制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紧迫性日渐明显。如何建立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考试评价体系,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数学考试评价的改革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是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
大事。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评价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们想通过实验研究,着力构建全新的考试评价体系,为本地区乃至更多地方的基础教育提供可借鉴、易操作、好推广的实践方案。二、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
展。”所以评价改革应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肯定学生的优势智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学会以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促进和保护学生个性张扬、发展,留给学生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机会和空间,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矗建立
科学规范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我们实验基地而言,就是探索、实验如何对孩子进行多元评价的问题,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一套小学语文、数学多元评价操作体系。
二、评价目标
从目前单纯依靠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从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查;从目前将笔试作为唯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等级、过分注重量化的做法转变为多种形式、内容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逐步探索出多样化的考试方法。三、评价内容
积累“小学语文多元评价与分析”(写字、演讲、诵读等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及“小学数学多元评价与分析”(计算、分析、参与、创造等)操作资料,通过对小学语文、数学课
程改革与考试的分析与研究,初步实现小学语文、数学多元评价。
四、评价工具和方法
考试测验法:书面考试卷(题)、口头测验卷(题);用途:用来搜集评价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应用知识技能发展水平的评价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
实践操作法:用来搜集评价对象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应用知识技能水平的评价信息,进行价值判断;
观察法:通过观察得出价值判断,进行评定。
“评语评价:通过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形式,激励学生健康发展。
四、评价标准
细化出评价项目(定量定性)、分数权重、操作方法;项目从读、写、说、思、学习习惯(心理)诸方面来设臵,形式多样,深度可自选;借此体系改变一张试卷的评价方式,以赏识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数学素养。按等级加分数的标准来评判。
(具体内容如下)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方法与手段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在新课程实施中,要努力让新的评价方式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和学科素养的形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