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反思(精选3篇)

  1. 1《石壕吏》教学反思
  2. 2石壕吏教学反思
  3. 3石壕吏教学反思

教师声音洪亮语言清晰板书工整条理清晰,享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在此基础之上安排表演能力较强的几位同学扮演剧中人物,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了作者刻骨铭心的亲情。

《石壕吏》教学反思2017-09-02 23:59:51 | #1楼回目录

《石壕吏》教学反思

《石壕吏》是一首古体诗,篇幅较长,学生先自行解决诗歌重难点字词的翻译,了解诗歌大致讲了诗人暮投石壕村、目睹衙役捉人这样一件事,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对人们遭受的战乱表示强烈的不满。

优点:

1、教态自然大方,讲练到位;

2、教师声音洪亮,语言清晰,板书工整,条理清晰;

3、整节课思路清晰,有讲又练、有自学。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重

心,老师把我比较到位。

建议:

课堂缺少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注意把控课堂,加强小组之间

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气氛。

石壕吏教学反思2017-09-03 00:01:38 | #2楼回目录

《石壕吏》教学反思: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杜甫是为人民不错,但杜甫已经看到这样的疾苦,就《石壕吏》一问,为什么不站出来为老妇人一家求求情呢?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很多。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杜甫是一个官吏,有些时候自己也无能为力,毕竟文学有时候也受政治的影响。况且杜甫只是一个小官,有些时候也没有话语权。

就这课本人上完后,对自己上的这课还算满意,对我们这一个偏远的小镇来说,学习能够想象想兵役法之类的问题,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因为学生基础差,上起课来还是有些吃力。最后,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他们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结果,往往超出预想的设计。面对新情况,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资源共

享,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最后由老师来小结,以达共识,实现教学目的。

石壕吏教学反思2017-09-03 00:00:44 | #3楼回目录

《石壕吏》教学反思

抱伦学校:黄淑玲

《石壕吏》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出自我国诗圣杜甫之手的一首著名诗篇,本文内容反映了官吏的横暴,人民的苦难。本文虽年代久远,却情节生动。在课前,我安排班中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诗文内容,在不违反课文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剧本编写。在此基础之上,安排表演能力较强的几位同学扮演剧中人物。在上课导入时,我让学生们表演了节目,在学生看完表演时,我就问:同学们,你们能否谈谈你们的观后感,剧中的这位老妇人怎样?差役呢?当时的社会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们都能说出个人的观后感,对课文理解的速度超出我的预料。

这节课让我认识到,如果能够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些精彩的导入方式,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如人们曾说的一句话: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日期:2016年12月10日

《背影》教学反思

抱伦学校:黄淑玲

《背影》一文出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之手,是一篇纪实散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了作者刻骨铭心的亲情。为了达到“以人为本,教文育人”的目的,在教学前,我提前查阅了多份优秀教案,仔细领会了“教学建议”,设计了一份较为满意的备课。教学此课如果要体悟本文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首先是了解写作的背景资料(家庭背景、写作背景);其次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朱自清先生写了父亲难忘的背影。那么在你的印象中父亲为你做的最难忘的事是什么?说说它为什么让你难忘?”一语既出,教室一片喧腾,同学们交流的很投入,在交流中真切地再次感受了父爱,接着我又问:“不同的父亲有不同的爱子方式,朱自清先生父亲的爱子方式为什么令他难忘?请与同学们进行揣测交流。”就在问题抛出的之后,我介绍了本文的背景资料,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们对文章充满阅读的兴趣,学习的效果比预想的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教学本课,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要用心感悟教材,挖掘教材,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新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日期:2016年9月26日

《陋室铭》教学反思

抱伦学校:黄淑玲

《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来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

一、激趣导入。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知道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我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

二、重视朗读,在读中领悟课文。学习本文时,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1、播放朗读MP3,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优美语言。2,学生自由读,这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进入文本。3。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后学生带着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点评,对什么地方应该重读,什么地方应该轻读,什么地方应该停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读课文,就不仅读出了情感,更读出文章的韵味。

三、分组理解文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在疏通文意这个环节,我采用同学互相质疑、解答的方法,鼓励学生分组负责的方式对文章进行理解。学生们在理解文意时都很投入,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对文章的理解有了一个探究的过程。

四、竞背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比赛背诵课文。通过竞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写作背景的介绍很关键。如果想让学生理解文意,读书的过程就必不可少,古人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至理名言。若想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应该让学生们自己亲身领悟,教师应做引导者,引领着学生们去体验文章的内涵。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去创新,去探索,只要有耐心,有恒心,每一次“表演”都会有所收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