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知识点总结提升成绩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从错题入手,将易错题、易错知识点重点掌握,避免再次出错。下面就由小编为你整理一下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吧,仅供参考!

  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和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

  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

  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连词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

  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1)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工厂、农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省、市、县

  年龄顺序:老、中、青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语言习惯: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烟酱醋

  (2)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

  2、偏正短语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旧语法:“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新语法:统一为“的”。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

  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

  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动+补。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形补短语

  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的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

  5、主谓短语

  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 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

  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

  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特点:

  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三、单句

  Ⅰ、(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感叹句。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 “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Ⅱ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歌诀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

  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

  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

  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Ⅲ、分析步骤:

  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

  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

  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Ⅳ、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

  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四、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一)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

  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

  例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

  例如: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

  例如: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1)如何区分单、复句:

  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

  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

  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

  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一般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

  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

  例1:“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例2:“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例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不但……而且……(递进关系)

  例4:“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这个句子,“认为”的宾语是由一个二重复句充当的。如果看到有关联词就判定它是复句,那就错了。但只要结合前两种方法去判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

  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 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五、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六、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

  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形容词主要用来修饰名词的词,表示事物的特征。重叠属于形容词生动形式。形容词生动形式除了重叠之外还有单音节形容词A加双音节或多音节后缀这种形式。

  主要语法特征

  (1)性质形容词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大、很大、不生动、很生动”。少数状态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冰凉、很冰凉、不雪白、很雪白、不初级、很初级”。

  (2)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如“大眼睛、高楼、冰凉的酸梅汤、初级职称”。

  (3)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4)不能带宾语。

  A、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如“大大、高高、短短、细细”。这类重叠式修饰动词时表示程度的加强,修饰名词时不仅没有加强的意味,反而表示程度减弱,即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例如:

  大大缩短了距离(程度加强)

  大大的眼睛 (与“大眼睛”相比程度减弱)

  高高举起 (程度加强)

  高高的个儿 (与“高个儿”相比,程度减弱)

  B、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强,有三种格式:

  a、AABB:

  口口声声 断断续续 浩浩荡荡 开开心心 干干净净

  松松散散 密密麻麻 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 踉踉跄跄

  大大方方 客客气气 说说笑笑 的的确确 反反复复

  方方正正 实实在在 踏踏实实 扎扎实实 平平安安

  是是非非 堂堂正正 偷偷摸摸 唯唯否否 快快乐乐

  蝎蝎螫螫 形形色色 铮铮佼佼 白白胖胖 陆陆续续

  洋洋洒洒 战战兢兢 零零散散 老老实实 遮遮掩掩

  总结: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慢慢、不干干净净、不老里老气、不活生生、不灰不溜秋、很慢慢、很干干净净、很老里老气、很活生生、很灰不溜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