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精选13篇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1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一篇

加大培训力度,改变养殖观念

加大培训力度,改变养殖观念,这是提高泸水市生猪生产力的首要措施。一是对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改变他们对生猪生产发展的理念。要改变以增加存栏来衡量生产发展的理念为以增加出栏来衡量生产发展的理念,要使他们建立稳定存栏、大力发展商品猪生产、提高生产效益的生猪生产的发展目标。二是对生产者进行培训,使他们改变追求数量的养殖模式为以质量为主的养殖模式,通过培训使广大生产者建立只有增加出栏数和商品数,才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理念,减少养殖周期,从而减少饲料的消耗,提高饲料转化率。

推广优质品种,发展规模养殖场

由于泸水市生猪生产的特殊性,要对高黎贡山猪进行保种;因此,应在划定保种区之外的上江、六库、老窝、鲁掌、片马等乡镇的非保种区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发展规模养殖场,提高商品猪生产力度,促进出栏率和商品率的提高。

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

在高黎贡山猪保种区(也是肉用商品乳猪生产区)主要推广本品种的选育选配、适时出栏、直线育肥、熟改生喂等配套技术,是广大养殖者掌握母猪选留的基本条件,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淘汰生产力低下的母猪,改变现有的养殖方式,提高生猪的出栏率、增加农户的养殖效益。

加大对高黎贡山猪的开发利用

高黎贡山猪是是怒江州生猪养殖生产中的当家品种,体型中等偏小,生长速度较慢,肉质优良,肉味鲜美。其最主要特征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具有保健功能。因此,加大对高黎贡山猪的开发力度,通过开发带动高黎贡山猪生产的发展,从而促进泸水生猪生产的发展。

阅读次数:人次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二篇

生态猪的养殖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养殖技术,养殖环境管理、饲养食物来源控制、水源的科学控制、疫病防治处理以及改良遗传技术均属于生态猪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每一个环节的严格落实或者说每一项技术的实施到位,于促进生态猪健康生长、提升养殖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存在重要意义。通过养殖环境管理为生态猪营造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科学控制饲养食物来源与饮用水来源,则是提高肉质、增强生态猪营养价值的重要途径。而疫病的防治处理工作、改良遗传技术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经济风险,提升养殖户的实际经济收益。总而言之,生态猪的养殖工作具有综合性、先进性的特征,为了有效促进生态猪养殖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养殖人员则应善于应用相应的养殖技术,以科学发展战略为行动指导,从整体上提升生态猪的养殖价值。因此,生态猪的养殖前景十分广阔,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会成为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养殖技术。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三篇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 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4、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二、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三、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八、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吗?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四篇

养殖生态猪主要是按照生态、绿色的要求,加强处理养殖环境的工作,合理的清理猪舍。猪舍的最底部可以通过有机垫料完成填充,并实施翻埋,以期能通过这样的方法分解、发酵猪舍的污水以及猪粪便,使生态猪养殖期间猪舍的零排放得到实现。通过有机类的材料填充底部,促进猪养殖期间发生的污染情况得到明显减少,可有效体现绿色、环保的要求。另外,生态猪养殖户需要建立绿色生态理念,要想确保生态猪整体的养殖质量,不仅是依靠有机材料填充来完成,还需要对猪舍内外做到定期消毒、清洁、通风等,杀灭鼠、蝇、蚊,粪便、污物运至场外发酵处理,杀灭粪便中的病菌、虫卵,减少土壤污染。确保生态猪可在健康、整洁的氛围内加快生长速度,使养殖环境舒适程度有所提高,不仅能使疾病发生概率有所降低,还可使病菌滋生得到有效抑制,对生态猪养殖户、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整体提升有一定帮助[2]。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五篇

当前最严重的问题是超量和滥用药物,不仅造成很大浪费,且因用药不当造成中毒死亡和药物残留。生态猪的发育与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疾病的影响,同时会影响生态猪的质量与产量,良好的预防与控制疫病在生态猪养殖期间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生态猪养殖期间发生疾病问题,对导致生态猪整体效益与价值明显降低,还会严重影响肉质,且会让消费者对生态猪产生质疑,一系列的影响会降低整体经济效益,会限制生态猪养殖业的整体发展[3]。所以,重视生态猪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养殖户需要严格掌握猪群的生长情况,若猪群在养殖期间出现问题,要立即通知兽医到养殖场处理,以期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于存在异常的猪群,要按照兽医的医嘱以及诊断,有效的隔离并处理,从根本上防止出现传染疾病的现象。生态猪养殖户不仅要有效的隔离患病的猪只,还需要加强健康猪疫苗注射工作,采用注射疫苗的方式有效控制、预防疾病,避免疫病的扩散,可促进生态猪整体质量有效提高。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六篇

泸水市生猪生产由于受到山区、高海拔、社会经济条件的和生产意识的限制,总体呈现高存栏、高消耗,低出栏、低商品率、生产水平低的现象。

高存栏量、生产水平低

受能繁母猪补贴利益的驱动,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为了取得能繁母猪补贴,不及时淘汰母猪,导致母猪存栏数量比较高。2015年,全市能繁母猪存栏49396头,按照“母猪年提供商品猪”的数量来衡量生产水平,泸水市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的数量仅为头,与16头的标准相比较,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导致高消耗、生产水平低。

低出栏率、低商品率

泸水市的生猪出栏率达到,但是与全省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距较大。2015年,云南省的生猪出栏率达到了130%以上,两者相差53个百分点。由于泸水市的广大农村有杀“过年猪”的习惯,肥猪商品率为55%,商品率比较低。由于出栏率低,导致了生产效益不高,对饲料粮食的消耗多。

科技含量低

泸水市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力推广“养猪八改”“三高母猪”和杂交改良等系列配套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养殖者能够按照科学的饲养方法进行养殖,及时出栏补栏。但是由于泸水市典型的山区气候条件,山高坡陡,饲养条件差,没有规模养殖户的带动,在部分农村,科学养殖技术难以提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新技术的应用,但是技术人员离开后又转变为原来的饲养方式,科学养殖技术难以提高,导致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严重制约了生猪养殖的发展。

规模养殖户少,带动不力

到2015年末,泸水境内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场(养殖户)有72户,年出栏生猪36800头,占总出栏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养殖企业,最多的养殖场年出栏生猪6500头。由于规模养殖场户少,对老百姓发展生猪养殖的带动力不强,难以推动生猪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养殖效益难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七篇

无论是人体还是动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分的滋养,而对于生态猪的养殖而言,保障其用水清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在生态猪的饮用水源选择方面,养殖人员通常应确保水质的清洁,禁止为生态猪提供已被污染饮用水。同时,在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中,养殖人员还可以根据猪体的基本情况与生长需求,在生态猪的饮用水中适当添加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素,遵循科学健康养殖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在生态猪的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维生素不仅可以为猪的生长发育提供相应的营养资源,同时还可起到防止猪感染疾病的作用;而在水中添加食盐,则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滋生,起到一定程度的杀菌、消毒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猪的质量,使得人们能够放心、健康地食用猪肉。此外,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通常需要结合养殖场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等基本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定期放养计划,此时,生态猪脱离养殖人员的统一管理、控制后,则极有可能饮用到不安全水源,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养殖人员则必须加强放养过程的有效监管。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八篇

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养殖人员还应对养殖场周围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针对其具体的环境条件制定出符合生态猪生长发育的科学养殖计划。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吸收科学、合理的养殖经验,例如,适当实施早期断奶技术,科学地将仔猪与母猪分离,并尽早对仔猪实施针对性的生态饲养。此外,养殖人员还可以适当采用远程监控技术对生态猪的生长过程进行随时监控,积极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管理技术实施猪舍湿度、温度的全天候检测,以科学手段掌握具体的猪舍环境变化,从而有效确保猪生长环境的适宜程度。养殖人员还可将生态猪的每期健康检查进行统计记录,以计算机的分析辅助功能进行猪免疫能力的测评,从而使得养殖人员可以依据具体的数据分析结果对猪群采取相应的管理和养殖措施。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九篇

圆环病毒的特性是耐氯仿、耐酸,在pH3的环境下仍可存活;耐高温,70℃环境中仍可稳定存活15分钟;对常用消毒药品具有超强的抵抗力。预防策略细菌病的预防细菌病的预防推荐使用呼诺玢或和气丰利拌料饲喂7天。7~13日龄的仔猪以吃奶为主,吃料很少,所以药量要加大至正常剂量的4倍,才能保证猪吃到足够的药量以控制早期感染;断奶前后或外购仔猪吃料也少,用药剂量也要加倍(正常剂量的2倍)以清理病原体;10周龄转群的猪及产前或产后母猪采用正常剂量以清理病原体或消除分娩应激。驱虫外购猪、配种前1月和产前半月母猪、断奶后1周仔猪、入配种舍前的后备猪、种公猪(每年2次)均应进行驱虫,驱虫药推荐使用帝诺玢,拌料饲喂7天。由于几乎所有驱虫药都不能杀灭虫卵,驱虫期间应及时彻底清除粪便。驱除体外寄生虫应连续用药7天或两次用药,间隔7天。

抗寄生虫药物对宿主的毒性较强,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左旋咪唑不可用于怀孕母猪。消毒常规消毒是每周2次用卫康喷雾消毒,喷雾时把门窗关紧,半小时后再开放;紧急消毒是发现有病猪或有死亡的猪后要做的,二者都要同时配合进行环境消毒。但免疫活苗的当天不消毒。

在空栏期消毒即经济又高效,具体为先清除粪便,将圈舍冲洗干净后消毒,空置一段时间后再消毒。预防接种针对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伪狂犬病等猪病,猪场可采用以下免疫程序,仔猪:1~5日龄伪狂静滴鼻头份,14日龄蓝定康,21日龄猪欢泰(严重场2~3周后加强免疫),28~35日龄诸稳康、伪狂静各肌注1头份,60~70日龄诸稳康肌注2头份、伪狂静肌注1头份。

母猪:断奶时诸稳康2~3头份,空胎期蓝定康。种公猪:诸稳康每年2次,每次2~3头份,伪狂静每年4次,猪欢泰每年3次。种猪3~5月乙脑活苗(蚊虫出现前1月),初产母猪配种前3个月(或9月龄)细小病毒灭活苗。28~35天是免疫期,因为生产中有的是4周断奶,有的是5周断奶,断奶当天仔猪一侧打伪狂犬疫苗,另一侧打猪瘟疫苗,母猪同时注射猪瘟疫苗。5万能处方猪群发病以后,一定要冷静,不是一开始所有猪都发病,死亡的猪是极少数。

应把猪分成以下四类:第一类是严重发病的,约占1%~2%;第二类是轻度发病的,约占4%~5%;第三类就是感染未发病的,约占20%;第四类是未感染未发病的,约占75%。目标应定为保第三和第四类,抢救第二类,放弃第一类。万能处方即免疫、消毒、抗菌、多维:首先紧急免疫相应的疫苗2头份,其次每天带猪喷雾消毒1次,此消毒方法可使药物悬浮,易被猪吸入呼吸道,效果好且刺激性小;同时进行环境消毒。第三是双倍剂量使用抗菌药物(注意:39度以下不要使用退烧药物)7天;第四是双倍饮用电解多维等7天。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十篇

论文关键词应激;因素;现代养猪生产;不利影响

论文摘要综述了应激及其对现代养猪生产的不利影响,分析了热、营养、疾病感染、防疫等引起应激的因素,并介绍了如何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应激的发生。

猪应激是指在非特异性的应激因素(如运输、转栏、高温、预防注射、配种等)的作用下,猪发生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体温升高、肌肉僵直、后肢呈现痉挛性收缩,并伴随突然死亡的一种症候群。应激使育肥猪日增重降低28%,使鸡产蛋率下降34%;应激使全世界猪每年损失近10亿美元,我国损失近10亿元人民币,给广大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当前猪场存在的应激源

在当前规模化、节约化的猪场中,常见的应激源有惊吓、驱赶、拥挤、混群、斗殴、捕捉、保定、运输、噪音、温度、振动、通风、营养状况、饲养操作、外科手术、疾病感染、防疫接种等。其中,以热、营养不良、疾病感染及防疫接种给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大。

2应激因素给猪养殖业带来的影响

在实际动物生产中,各种各样的应激源会使动物产生或强或弱的应激,并最终影响动物正常生产性能潜力的正常发挥。在夏季持续的高温应激中,机体呼吸频率和血液循环加快以促进散热,使氧化作用加强,脂肪、蛋白质分解加快,产热量增加,导致呼吸供氧不足。由于消化道的蠕动加强,胃液、肠液、胰液的分泌,肝糖原生成等受到破坏,使胃肠消化酶的作用和杀菌能力减弱,呼吸道、黏膜抵抗力及肝脏解毒功能减弱,猪体热平衡被破坏,抵抗力下降,易引发疾病。

应激对公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当环境温度高于33~55℃,种公猪深部体温超过40℃时,则会导致睾丸温度升高。_质量随之降低,_中精子

数减少,活力降低,品质差的_能够影响母猪的受胎率。当夏季高温应激后7~14d开始,公猪_品质下降,一般高温后7~8周_品质才能恢复正常,同时,高温还能使公猪的性欲降低。

应激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高温对母猪的发情、配种、妊娠都有一定的影响。高温季节母猪常出现乏情和返情,发情周期延长。同时,热应激造成哺乳母猪摄食量低下、产乳量下降、乳汁变酸,易引发乳房炎及繁殖障碍等疾病;高温还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由于高温影响母猪采食量,营养不足,导致胎儿出生后生长缓慢。母猪在妊娠后期遭受热应激,母猪的初乳和常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较低,仔猪出生1日龄时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仔猪,母猪初乳中和仔猪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对仔猪的后天免疫非常重要,当其含量低时,则导致仔猪免疫力差,易引发疾病。

应激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仔猪刚断奶后,由于营养供给不足,易产生断奶应激,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当前较常见疾病为2型原环病毒(PCV-2),常破坏猪免疫系统功能,仔猪刚断奶后,由于发育不健全,机体免疫力低下,此刻再受应激的刺激,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当前流行的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PMWS),其主要病原以PCV-2为主,此疾病在断奶仔猪生长过程中,发病率高,死亡严重,从而给广大养殖户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引起应激的因素及其防治

如何提高猪只对环境刺激的能力,即抗应激能力,是养猪获利的重要关键。要正确减少应激反应引起的危害,首先要认清应激反应产生的过程。应激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一系列的体内活动,这个过程几乎动用了体内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来应付外界刺激,并以特征性的行为表现出来。引起应激的因素很多,常见的应激是由热、营养、疾病感染、防疫等因素引起的。

冷、热应激

在所有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中,温、湿度是最重要的,温湿度的波动导致猪发生生理反应,严重时会使猪发生代谢紊乱。例如,猪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其直肠温度可高达℃,呼吸频率提高78%。总的来说,高的环境温度将引发相应的内分泌、呼吸、循环系统和行为反应。这时,猪进行调整以适应改变的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易引起应激。如果温度变化缓慢,猪就会逐渐适应这种变化,仔猪对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很敏感,因此它们的最适温度变化幅度只有1~2℃。环境温度下降将降低其增重和增加用于维持正常体温所需的能量消耗;对于新生仔猪,环境温度过低减少了消耗和吸收初乳的总量,增加了仔猪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低温还通过降低猪体温而导致感染,环境温度的下降还将抑制白细胞吞噬和破坏病原体。

热应激(32℃)降低了饲料代谢能和蛋白质的摄入以及降低表观氮沉积。对于母猪,环境温度每升高1℃,其每天的饲料摄入量将降低。此外,母猪的代谢能摄入和奶中含能量减少而使泌乳期间体重下降。在热环境中,高日粮能量浓度将使乳脂率得到提高。在母猪日粮中添加纤维将加重热应激时乳中能量浓度和影响仔猪增重,添加脂肪则会减轻这一影响。较高的环境温度(32℃)将减少饲料摄入和降低日粮中有预防热应激的赖氨酸的浓度。要减轻热应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在生长和肥育猪日粮中添加NaHCO3250mg/kg,以维持日粮中的电解质平衡。这样可以提高猪只的月增重,原因可能是血液的缓冲力增加。

营养应激

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对猪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长期营养不良将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分泌不足。在所有家养畜禽中,只有猪的合成代谢过程和增重速率超过其调控和适应系统的形成。因此,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而感病性增加。此外,消化紊乱使小肠微生物群落改变以及引起腹泻使猪只消瘦。仔猪防御机制不健全,因而更易受到营养应激。

猪采食不足或处于半饥饿状态下时,会降低胃液分泌和减缓胃肠蠕动。胃液分泌过少,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不彻底,致使胃肠道中腐败菌迅速增殖。猪的抵抗力下降,感病性增加。

疾病感染应激

疾病使动物产生的应激可能是最大的,随着饲养业集约化的不断加深,各种疾病暴发的频率和强度大大增加。疾病可能会直接导致各种动物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减缓或体重下降,机体免疫应变能力降低,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各种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会引起大批量死亡。在动物发生疾病时,投放的药物也可能会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

防疫应激

防疫过程中采血、去势、断尾、接种、打针和灌药等也会引起猪应激。猪被去势后1h与未被去势的猪相此,明显变得烦躁不安(频繁站立和卧倒)。将1~22日龄猪去势后,其每次采食时间减少,躺下的时间增加。给猪进行猪瘟和猪丹毒接种后,猪的平均体重下降了。公猪接种口蹄疫疫苗后,精子的数量和质量下降。现代养猪生产中防疫是不可避免和必不可少的,发达国家的防疫多采用气溶胶或饮水接种,这些接种方法可以把应激降到最低。

4结语

以上的应激因子在现代养猪生产中不可能完全消除(包括用药)。药品只能起到加强机体防御力的作用。以前多采用各种方法对猪进行氟烷检测、红血球脆性检测、血浆酶活性检测(磷酸激酶、谷氨酸转氨酶);现在多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方法对猪进行早期检测,这样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应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有利于提高猪只的生产力。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生态猪生长发育期间水资源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不仅可使生态猪正常生理状态得到有效维持,还可使生态猪抵抗疾病的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养殖户应该在生态猪养殖期间需要提供足够的安全卫生的水资源,以期能满足生态猪生长发育的需求。养殖户在水资源提供期间,要确保提供清洁性符合要求的水资源,为提高生态猪养殖整体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应常取水样送有关部门进行微生物和水质检验,并坚持常年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百毒杀等进行饮水消毒。从而保障消费者可以食用到健康的猪肉[4]。另外,养殖户要想提高生态猪整体养殖水平,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养殖,积极的引入优良品种,尽可能选取瘦肉含量高、生长速度快的品种。养殖户在引入优良品种期间,要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遗传优良技术来达到杂交与选育的要求,相互结合优质品种,确保培养的生态猪能具有优质生长速度、瘦肉含量高、口感好等优势,加快生态猪有效、健康的发展速度。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饲料是为猪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物质、最大限度满足其生长需求的重要元素,由此可见,猪饲料的来源、质量等诸多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产生影响。与传统的猪养殖相比,生态猪的食物饲料多为绿色生态的有机饲料,也是由于生态猪长期食用有机饲料,因此,其肉质会更加的鲜美。在进行投食之前,养殖人员应先对相应的食物饲料进行筛选,从而有效保障猪肉的健康与卫生状况[3]。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可以在生态猪所食用的有机食物中适当地添加维生素,以起到强化生态猪体质,提高猪体营养价值,减少人食用生态猪肉时有可能产生的危害作用。此外,为了更进一步提升生态猪机体对于疫病的抵抗能力,养殖人员还可以在饲料喂养过程中适当地加入适量微生态制剂,从而在提高生态猪免疫力的同时实现疾病预防的综合效果。

养猪大棚建造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可以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种植效率,进而增加农户的收入。在农业农村部提出绿色设施农业后,绿色温室大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高效的立体体种植与绿色温室大棚的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绿色设施温室大棚和立体种植有机结合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相信在我国各行业各领域的协手共进下,必会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陈会温室花卉栽培管理技术分析。花卉, 2020(20):37-38.

[2]沈陆洋,徐丹智能立体种植园设计与研究[J].科技风, 2019(2):7.

[3]裘辉日光温室蔬菜立体栽培模式[J].吉林蔬菜, 2015(5):11.

[4]熊飞。介绍四种高效种植模式[J].农村百事通, 2021(1):32-33.

文献来源:何书朋,安静雯,周永馨。关于绿色温室大棚应用的思考[J].种子科技,2021,39(15):127-12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