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主要内容记录3篇

家访主要内容记录1

  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状况,探讨该生的教育方式。

  家访资料:

  老师向家长反映状况:

  该生是一个十分聪明的男孩,如果能踏踏实实学习,就应很出色,但是缺少良好的学**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正因为如此,孩子学起来十分吃力,也就**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上课因为听不懂,所以经常做小动作,课下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因为有一些叛逆心理,所以和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我觉得我们首先就应做的就是让该生能够静下来,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补,也许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却是有效的。从孩子*时听写和思维的状况来看,他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有时候觉得个性可惜,期望家长能配合一下,为孩子的将来多着想。

  家访手记:

  这是一个十分聪明又十分调皮的孩子,他的到来,使班里的一些男孩也开始出现不良的学**惯,比如不完成作业,张口骂人打架等。这个孩子思维潜力很强,反应很快,如果态度认真一点,他就应是出类拔萃的。但他恰恰在学习之初没有构成良好的学**惯,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将来会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也许总在摇摆中。我期望家长能有意识地多关注一下孩子,让他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下定决心补习功课,尽快赶上来。

家访主要内容记录2

  家访事由:

  家长到校了解一些状况

  老师向家长汇报状况:该生在前一天去实验室做题时,不留意撞破玻璃,伤着了手。其他学生立即向老师汇报,随后将他带到诊所进行消毒抹药包扎。

  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后给家长说明了状况,所以家长特意赶来表示谢意,并执意要把包扎的钱给老师。我听明来意后,也真的感动于家长的明理,没有收钱,收下了这份理解的情意。

  家访手记:

  该生是一个十分好动的男孩,与家长也多次反映过这个问题。他很聪明,成绩也很好,但常常管不住自己,上课很少能坐得住,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手中拿着玩具摆弄,要么与邻桌耳语几句,要么头低下不知在想什么。老师让思考问题,他张口就说。他口头表达潜力很强,也很会办事,但缺少静下心来**思考的潜力,这就影响了其做题的质量。读书、思考是需要安静的,唯有一颗宁静的心才能使自己进入思维的腹地,才能领悟到更深更广的'内涵,期望该生能认识到这一点。

家访主要内容记录3

  学生姓名:

  马春燕

  家访时间:

  20XX年1月

  参加家访人员:

  冉霞老师

  家访对象:

  该生家长

  家访内容记录:

  马春燕是个好孩子,很听话。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家长介绍该生能帮助料理家务,但学习环境不好。父亲明确表示家长能力有限,但只要对学生有帮助,愿意尝试。为此买了一些相关的学习工具,例如复读机之类的。还准备请专人进行辅导。对此我给予肯定相信有家长的关心老师的帮助学生一定会有步。


家访主要内容记录3篇扩展阅读


家访主要内容记录3篇(扩展1)

——教研活动主要内容记录5篇

教研活动主要内容记录1

  时间:xxxx年3月3日

  地点:大办公室

  出席:全体教师

  主题: 新学期工作安排

  记录人:某某某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安排布置本期校本研修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小黑板工程,教师用书工程。

  3、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展示活动安排。

  4、本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6、本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二备、三备)

  (三)互动交流:老师们对本期研修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教研活动主要内容记录2

  时间:20xx年5月23日

  地点:会议室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何会*老师执教《分数的意义》。

  二、主持人孙娟讲话

  大家结合何老师上的这节课,谈谈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以期共同进步。

  三、教师们讨论发言

  孙娟:我认为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很重要。内容生动,富有趣味性的引入,会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动力亦在不断地增强。

  罗芳霞: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同时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领悟数学的价值。

  马冲:何老师上的这节课很淳朴,教学流程比较清晰,这样不仅让学生弄懂老师现在引导我们在学习什么,也让听课老师检测你在教这部分知识时表现的怎样。所以我们在上课时也要注意教学流程是否清晰。

  张妮:我认为老师们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你的问题也就不会提的过难,或是你的教学语言学生不易理解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话,你就会关注学生的已有基础,学生的兴趣在哪?你的课学生也就会更喜欢了。

  刘辉:这节课上得较成功,教师做到了学生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邱红亮:听了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课程设计合理,条理清晰,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索,从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孙娟:以上大家谈得很好,下面我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们的评价确实要以鼓励为主,但更要注意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性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相关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与不满足常规的解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充分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的火花。

教研活动主要内容记录3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地点:会议室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主持人:徐阿娟

  记录内容:

  一、幽默一笑梦话:妻子关心地对丈夫说:“老公,近来你怎样老说梦话,要不我陪你去医院检查下身体?”丈夫惊慌地答道:“不用,如果医生给我治好了,那么我在家里的这一点点发言权都没有了!”

  二、理论导读《纲要之五大领域》

  三、心得评选蒋瑶《还有谁没有添第二碗》应芳芳《班级管理之午餐督促钟》

  讨论:蒋:芳芳的文章刚好和我相反,我是提倡细嚼慢咽,她是提倡讲究吃饭效率。

  孙:我同意蒋的说法,提倡细嚼慢咽。芳芳在文章里说吃饭要督促,觉得小朋友可能会理解不了。并且有点不科学。

  应:我的想法并不是说要去催促他们吃饭,而是要掌握吃饭的时间。更好的提高吃饭的质量。

  徐:芳芳在文章里有说明15-20分钟的时间,这样一段吃饭时间对于我们中班的孩子来说完全能够细嚼慢咽。

  四、研讨主题:幼儿的两面性行为成因及对策研究徐:今日我们讨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你们班里有没有这种两面性行为的幼儿?

  2.他们分别体此刻哪些方面?

  3.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徐:我先说说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小班的时候很乖很乖,几乎坐着不动,可是**妈经常对我说这个孩子在家里却是调皮的不得了。这个就是孩子的两面性行为。

  蒋:我们班也有这样的情景。我在想会不会我们教师给的压力太多?而孩子对于家里人已经熟悉,或多或少的宠爱让孩子已经摸透了性格,才会压不住他们而导致两面性行为的出现。

  应: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家里老爱发脾气,可是在幼儿园却很听话,他奶奶以往对我们说过,他们老是在家里告诫孩子,要他们在幼儿园应当怎样怎样?不然会怎样?也许是家长给孩子灌输了不良思想,造成孩子对我们幼儿园和教师的恐惧心理。

  徐:可能是孩子对新环境和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孩子的自尊心不强,对自我的自信心不够,才构成了在园在家的两面性。

  陈:有些孩子在家里表现越强烈,可能在园就会越难表现自我的个性。

  徐:这一周去仔细观察下这些具有两面性行为的孩子,并记录下来。我们尽力去帮忙调整他们的两面性,碰到问题也请记录下来,留到下周来讨论。

  应:可是这些孩子在幼儿园很乖,我们怎样去帮忙调整他们?

  孙:这就是需要我们*时多和家长沟通,把他在园和在家的行为表现联系起来,及时观察并做好反思,和家长共同来克服孩子的两面性行为。

  五、近期工作:

  1.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设置,周五前准备好;

  2.国庆大厅布置,每班装饰五只塑料袋;

  3.画展,共同想一个主题;

  4.读书笔记;

  5.做好家长会发言稿;

  6.明天区、镇**要来幼儿园慰问,**好幼儿的一日活动,注意仪容仪表;

  7.原创团体教学活动,请每一个教师做好准备;

  8.品牌活动教案每班两课时。

教研活动主要内容记录4

  时间:20xx年6月13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在以前,教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有用无用,是否重复,总之摆出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现在要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布置作业要注意几点。

  第一,作业要有针对性。是否需要布置作业,该布置多少,什么样的作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第二,作业要有多样性。作业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

  第三,作业要有层次性。作业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供有能力的学生再提高训练。这样,既可以保证优生“吃饱”,又可以保证后进生“吃得了”。既可以起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研活动主要内容记录5

  时间:20xx年6月6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要向40分钟要效率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要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精心设计,课堂上要把握好几点是关键。

  1、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并且动而不乱。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恰当的启发点拨,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要始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课堂教学**要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论使用什么教学**,都必须目的明确,计划周全。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少而精,绝不能搞花架子。

  3、课堂上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

  4、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当堂所学知识,力求既满足优生的求知,又照顾后进生的进度,决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

  5、要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很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作业了,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也可以通过**或学生板做,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6、要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这样会降低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了上面课堂教学的几点,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课业负担减轻,对学习感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能力明显增强了。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家访主要内容记录3篇(扩展2)

——*主要内容3篇

*主要内容1

  2月28日下午,海勃湾区**召开*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全院干警积极参加学习。

  根据我院《教育实践活动2、3月份阶段工作推进表》的安排,本次学习主要由王聪慧院长对《***》进行辅导学习。

  王聪慧院长详尽地讲述*的每一个环节,要求我们认真履行职责,以一个*员的形象维护*的尊严,处处体现*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刻和*保持一致,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对于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我院明确要求每周五下午全院**学习,安排一名院****成员带头宣讲、领讲学习内容,周一至周四各庭室自主安排学习,必须保证每天两小时学习时间,学习笔记和心得必须手写,不得打印。

  会上,还传达了**区高院进一步加强人民**纪律作风建设、加强*期间*工作、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台”建设等文件。


家访主要内容记录3篇(扩展3)

——山雨主要内容

山雨主要内容1

  文章主要讲作者欣赏到山雨的色彩的美和音韵德美。

  山雨的声音真是好听极了!它像一曲无字的歌谣,从模糊到清晰,从远而近,被雨淋到的各种植物都发出异常清脆而悦耳的音韵,组成了一首又一首音调优美而又带着幻想的简短小曲。

  雨,像一个魔术师,它改变了山林的所有色彩。山林在阳光下分散出无数种美丽而又鲜艳的颜色,满山都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自己看的是哪一种颜色。然而山林中的翠绿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色调,它绿得清新,绿得明亮,绿得耀眼,绿进每双眼,流淌在每个人心中。

  这种绿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画家一心想把这种绿色调到调色板上,来涂满他那无边无际的草原图,但是这种绿色是很难被调出来的;园丁想把那些路边的植物都染上这种让人一看就舒服的绿色,但是由于人们的随便,随便把垃圾丢在树丛间,随便把痰吐到树边……使绿化受到污染,不能像山林中一样翠绿……

  雨也有停的时候,它会悄悄地停下来,不让你发觉。那时,没有风,山中变得十分幽静,连树叶从树上跳下来声音也没有。但是凝聚在无数树叶上的一颗颗珍珠般的雨露,还不停地往下跳着,跳落在一个游泳池里——那是一坑小水洼。它们也发出了自己独有的声音——


家访主要内容记录3篇(扩展4)

——丰碑课文的主要内容3篇

丰碑课文的主要内容1

  《丰碑》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4篇选读课文,它对应于第四组课文——《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同属于“可歌可泣的事,令人震撼的情”这一主题。

  从题目上来看,它跟《金色的鱼钩》、《桥》这两篇课文相似,都是用了比喻、象征手法。“丰碑”本义指高大的石碑,这里当然象征军需处长那种舍己利人、忠于职守的高大精神。巍巍丰碑,让人心里肃然起敬。

  读完《丰碑》,自然地联想到前面学过的课文《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写的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金色的鱼钩》一文,写的是**老班长过草地时悉心照顾三个小战士,最后**的事,赞扬的是**老班长舍己为人、忠诚**的崇高品质;而本文写的是**爬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因衣着单薄而冻死的事情,赞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利人、克己奉公的崇高品质。从事情发生的时间来看,显然是《丰碑》在前,《金色的鱼钩》在后。

  作者对环境、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所以读来画面感很强。读的时候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有“行军图”、“让马图”、“冻僵图”、“发怒图”、“敬礼图”等等。尤其是“冻僵图”和“敬礼图”,当我掩卷闭目,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和将军庄重的军礼总会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我想:这应是全文最感人的画面了!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故事的情节,去细细品味这些画面吧:

  画面一:天寒地冻难行军

  ***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要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我最先想到的是需要有御寒的衣物:棉衣要吧?要!棉裤要吧?要!棉鞋要吧?要!当然还有帽子、手套、围巾……然而“装备很差”这四个字跳入眼中,无疑让我心中一冷。“装备很差”!到底有多差?文中没写,但我可以想象:有的战士没有棉衣,浑身瑟瑟发抖;有的战士没有棉裤,双腿直打颤;有的战士没有棉鞋,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至于帽子、围巾、手套更是想都不用想了。不仅如此,可能食物也不充足,那冰天雪地的云中山,是不会慷慨地献出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供战士们充饥的;不仅如此,可能由于马匹的缺少,一些炊事用具等重物需要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或背或扛或挑翻过雪山。在这样的环境中,轻装上阵都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负重登山了。看来,***伍除了要面对“寒冷”的威胁,还有“饥饿”,还有“疲劳”,甚至还有“敌人”……这些猜想在文中第二段四个“可能”的排比句中得到了印证。一个拟人化的“吞”字形象地表现了***伍与**环境之间力量的悬殊。在如**般张着血盆大口的环境里,***伍就如任它宰割的猎物,随时都会被它吞噬。看来,***伍要想翻越天寒地冻的云中山,一个字,难!两个字,很难!三个字,非常难!“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的担忧及文章开头对环境的渲染似乎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为事情的发展做了铺垫。 文章一开始就交代了事情发生的人物(***伍)、环境(冰天雪地、严寒、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地点(云中山)。这些词语在我脑中组成了这样一幅画面:在白茫茫的天地间,耸立着一座陡峭的云中山,山上积雪皑皑,呵气成冰。在这人迹罕至的云中山,在这冰天雪地的云中山,已无法找到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这支***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缓缓前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大冰坨”让我看到了***伍走在被冻成大冰块似的云中山上,在这样的山上行走一定很滑吧?可能会有战士不慎滑倒,跌下山谷;“狂风呼啸”让我看到了风如**般鼓着腮帮子肆意地吹着,我甚至还能听到他发出的狞笑声,可能会有战士在山口被风刮下山谷吧?“大雪纷飞”让我看到了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遮住了***伍前进的视线,可能会有战士因看不清前面的路而失足掉下悬崖吧?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画面二:镇定从容淡生死

  这是描写老战士冻僵的一个画面,因为他“冻僵”了,所以给人的感觉是静止的。第一遍读这段的时候,我只注意到“单薄破旧”的衣着描写。试想,在如此寒冷的环境,却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那该如何受得了啊!而且对方还是个老战士!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老战士瘦弱的'身上穿着一件又小又薄的单衣,那衣服还因为下雪变得湿漉漉的,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我甚至可以“看”到他的脸色冻得发白,嘴唇冻得发紫,牙齿冻得紧咬。他走累了,想休息片刻,于是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了下来。可这一坐,却再也没能***。他被冻僵了!其实在严寒与极度的疲惫面前,是不能久坐的,当人松懈下来,当疲惫席卷而来,当你沉沉入睡的同时,雪山也把你的体温带走了。**爬雪山时,有不少战士想停下来稍坐片刻,可坐下了再也没能起来。因此有经验的战士总是催促战友继续前行的。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他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吧?这让我想到了文中第四段“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这句话,将军的喊是否也有这样的用意在里面?

  等我读到下文,明白了老战士的身份是“军需处长”的时候,我起初是吃惊,然后是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试想:作为掌管部队衣物、军粮的“军需处长”,他是最有机会第一个吃饱、穿暖的啊!可事实呢?他的棉衣呢?让我进行合理的推想吧:可能是他发现一个衣着单薄的小战士在风雪中瑟瑟发抖,于是他脱下了自己的棉衣披在小战士身上;可能是他看到担架上冻得蜷缩成一团的伤病员,于是他脱下了自己的棉衣盖在他身上;也可能是他遇到一个衣着单薄的老战士,他脱下身上的棉衣塞到他手上……那么,促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出于对小战士的怜爱?是出于对伤病员的关怀?是出于对老战士的关心?还是出于职责的使然?我看,都有可能!然而,在这冰天雪地中让出棉衣,就意味着把生的希望也让给了别人啊!难道他不明白吗?当然不可能!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他比谁都清楚棉衣的重要性。想到这里,军需处长那种舍己利人的精神在我心里顿时高大起来!

  然再细读之后,又有新的发现:那“十分镇定”、“十分安详”的神态似乎违反了常理。一个冻僵之人,他的神态应该是痛苦才对,怎么会是“镇定、安详”的呢?联系他让棉衣的行为,我不得不做出这样的断想:他是义不容辞地让,他是毫不犹豫地让,他是无怨无悔地让!他在让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的准备,他在让之后更是从容淡定地面对**。可以想象,他死前心如止水、无牵无挂,不然脸上不会“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但他死前真的心如止水、无牵无挂吗?一个正常的人,就算他能不惧生死,但在临死前能不想念父母,能不想念妻儿吗?一定有一种超越亲情、超越爱情的情感或精神使他轻轻提起,又轻轻放下了。或许,这是一种对战友的爱;或许,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慈悲;也或许,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想到这里,那“镇定安详”的“塑像”在我眼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简直成了一尊宝相庄严的佛像了!

  在后来的细读中,我又发现那“无法辨认他的面目”跟“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似乎是矛盾的。既然无法辨认,又何以看出呢?最后还是一个标点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那就是“安详”后面的那个冒号。原来“看”到的神态,是源于看到军需处长动作后的猜想。他死前还抽着烟,似乎没意识到**的来临。他真的没准备吗?当然不是,在他让出棉衣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的准备。

  画面二:冲冠一怒因爱兵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面对老战士的**,将军非常生气,这可以从“严峻”、“抽动”、“吼道”、“红着眼睛”、“发怒的豹子”、“十分可怕”、“抖动”这些词语中看出来。描写人物愤怒的情景在《桥》这一课也出现过,如老汉“揪”、“吼道”、“凶得像只豹子”。但在本文,笔墨更浓了,作者对将军愤怒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几乎达到了极致,似乎云中山都要害怕得抖三抖。将军显然是认为军需处长没有尽到职责,没有给老战士发棉衣,所以才导致老战士的**。这可以从他的两次话中看出来:“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从“叫来”到“跑步过来”明显感受到将军的怒火越来越大,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军需处长被叫来,说不定如发怒的豹子般的将军会把他撕成碎片。这是本文的**部分,连我这个读者都感到了可怕,心中还隐隐替军需处长担心起来。

  可一向纪律严明的**战士面对将军的咆哮却无动于衷。你看“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怎么回事?“没有人回答”是因为他们内心早已悲痛得无以复加?还是不忍心把这个事实告诉将军?或许都有吧!“没有人走开”是因为他们知道眼前这个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面对盛怒的将军,终于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虽说是“小声”,但在这里却无疑是一声响雷,使将军如遭电击。太出人意料了,不仅将军没想到,作为读者的我也没想到。这个被将军认为是失职,要被将军狠狠治罪的军需处长竟然就是眼前因衣服“单薄破旧”而“冻僵”的老战士。然而,读者也不会因为将军的误会对他产生不满,相反,将军的暴怒不正是他爱兵的体现吗?联系先前他让马给伤病员的行为,让我们对将军也充满了敬意。

  画面三:军礼默默祭英魂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将军愣住了”,他“愣住”,是因为他没想到这个冻死的老战士竟然是掌管衣物的军需处长。情势突然逆转,所以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个“久久”让将军想起了很多,也想明白了很多。他肯定想到是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别的战友才冻死了。他还肯定想到自己刚才对军需处长的误解。他甚至还想起了军需处长以前的种种事迹……因此,他愧疚,他感动,他悲痛,所以他“眼睛湿润了”。为了缓解心中强大的悲痛,为了使自己的心*静下来,他需要“深深”吸一口气。又因为心中升腾的对军需处长的无限敬佩与失去爱将的沉痛心情,所以他是“缓缓”地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这军礼重逾千斤啊!此时,军需处长的生命已化成了一座丰碑屹立在将军的心里。这里,“久久”、“深深”、“缓缓”这些叠词的运用对渲染气氛,对表达将军震惊、愧疚、沉痛、感动、敬佩的复杂心情起了加深情感的作用。读到这里,我的心底也有一种感动、一种悲伤、一种敬佩慢慢地溢上来。此时,我就是“将军”,“将军”就是我。

  画面四:丰碑晶莹树人心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预示着环境更加**了。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将军的“大步走”与战士们“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以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的反问。之前,在文中第二段,将军还担忧“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为何在环境更加**的情况下,他们反而坚定了信心呢?这是因为军需处长舍己利人的精神与伟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鼓舞了将士们。将军的“大步走”,是因为看到了这支队伍的希望。战士们的脚步“坚定”,是因为军需处长的**鞭策了他们。在“坚定”前面加了“沉重”,写得真实,可见作者用词的谨慎与准确。因为“沉重”既有战士们失去军需处长的内心沉重,也有因身体疲惫而显脚步沉重的意思。 “无数”则告诉我们受鼓舞的人数之多。这就是“丰碑”的强大精神推动力。军需处长用自己的精神和生命,在上至将军,下至士兵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使将士们都受到了鼓舞。其实,在长征中,又岂止是这一座丰碑?回顾一个个长征故事,都有军需处长的影子在里面。正是在这一座座丰碑的指引和鼓舞下,**最终战胜了艰难险阻,直至长征的胜利。因此,课文最后一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就暗示着长征胜利与丰碑的因果关系。这里,作者用了反问句来加强语势,表达了对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的强烈肯定。同时,照应前文第二段的“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 “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从字面上看,是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丰碑。这是暗喻,从外形上来形容的。但军需处长坐着的身体又何以谈得上“丰”呢?真正“丰”起来的是军需处长那种舍己利人的精神,那种伟大的人格魅力。“晶莹”似乎是说覆盖在身上的雪圣洁剔透,其实是暗指军需处长无私的精神如白雪般高尚圣洁。

  读罢全文,我不禁泪流满面。这篇课文为什么有这么强的艺术感染力呢?我深深地思考着。细细想来,要说主人公是军需处长,可全文共14个自然段,作者却只在第7和第13两个自然段轻描淡写地写了一下军需处长冻僵的形象。相反,作者却浓墨重彩地侧面描写了将军。这不是弄反了吗?细想之下,其实不然。军需处长被冻僵了,他已无法说话,作者用精练的语言来描写他神态衣着是比较恰当的,让读者产生了无尽的想象。而重点描写将军的暴怒,使读者的心随着将军一起对军需处长产生了强烈不满。而后,军需处长身份的揭晓出人意料,随着将军庄重的军礼,大家一下子对军需处长产生了无比的敬意与深深的感动。这里,前面将军的**与后面他的默默敬礼形成了非常强的反差,形成了一种很强的张力,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这种感觉,在读《桥》的时候也曾出现。

  后来,师父在点评《丰碑》一课时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这就是作者有意制造的巨大“落差”引起了我们读者强烈的震撼。这里有三个“落差”:

  第一个“落差”是情感的“落差”,也是三个“落差”中最大的一个“落差”。这种巨大的情感落差集中体现在将军由生气到发怒到暴跳如雷又突然戛然而止,所以“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就给人一种情感上的巨大意外。《丰碑》是一篇小小说,而小说最注重的是它的叙事技巧和方式。作者李本深是个中高手,他先把读者的心给吊起来,跟着将军一块生气,一块发怒,一块暴跳如雷,然后突然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就像相声里的“抖包袱”,这个时候我们感到怎样?就是震撼。为什么给人震撼,它既有形象和情景这个因素在里面,但是在这里主要靠它的叙事技巧。

  第二个“落差”是期待的“落差”——“最不应该冻死的竟然冻死了!”读者会有个预期,他是军需处长,棉衣是他发的,他最有条件穿上棉衣,最有可能不被冻死,这是正常的预期。但进入小说后,“最不应该冻死的竟然冻死了”,是一个巨大的落差,这个落差同样让人震撼。冻死的难道仅仅是军需处长吗?当然不是,前文中“装备很差”已经点明,很多战士会被冻死,也是丰碑,但不是“晶莹”的丰碑。所以,他要选“最不应该被冻死的人被冻死了”,这是作者典型选材的高明处。因为军需处长被冻死了,是最震撼的。

  第三个“落差”是常理的“落差”——“冻僵了,脸上的神态竟然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按常理,军需处长衣着“单薄破旧”,在这冰天雪地的云中山冻死了,脸上的表情应该是痛苦,是绝望才正常,而他竟然是“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这*静的表面引起读者内心多大的波澜啊!这镇定安详的神态背后折射出一个军需处长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在成全他人与保全自己的抉择中的那种淡然与坦然。一般人是无法做到的,做到了也不一定有这样镇定的表情,这也是一个“落差”。

  正是这三个“落差”才使这篇课文产生了那么强的艺术感染力,才让我们读者有那么强的震撼!或许,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吧!


家访主要内容记录3篇(扩展5)

——冰心繁星春水主要内容3篇

冰心繁星春水主要内容1

  《繁星·春水》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本诗集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是冰心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冰心繁星春水主要内容2

  《繁星》《春水》的内容是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到一个集子里。这两本诗集是冰心生活、感情、思想的自然酿造,在中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后来,她,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影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冰心在当时大约不会想到,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的出版,竟会使那么多青年的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促使“**”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总的来说,《繁星》、《春水》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沉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是冰心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在语言上,《繁星》《春水》清新淡雅而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魅力。

  《繁星》《春水》兼采*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

冰心繁星春水主要内容3

  三个主要内容:

  第一,在《繁星》、《春水》中写母爱的诗占很大份量,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母亲的温柔善良,母爱的博大无边。

  第二,美好的童年生活,以及与三个弟弟的深厚情谊,都给冰心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第三,《繁星》、《春水》中还有一些歌咏自然的诗篇,不施浓墨重彩,没有人为的夸猸和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


家访主要内容记录3篇(扩展6)

——商鞅立木取信主要内容3篇

商鞅立木取信主要内容1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家。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shù)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piányi]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dūnanɡ)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噌(cēnɡ)噌噌地登**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访主要内容记录3篇(扩展7)

——藏戏课文的主要内容

藏戏课文的主要内容1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的七位姑娘,组成了*的第一个藏戏**,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