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有词语管窥

摘 要:香港是一个多语社会。从口语上看,英语和粤语占明显优势,就报刊、杂志等书面媒体而言,中文的使用频率却大大超过英文,但却是与标准中文差异较大的特殊的社会语言变体。本文拟以广告词语为例来管窥香港特有词语。

关键词:香港特有词 香港社区词 外来词 古语词

一、特有词语的内涵

“特有词语”是同汉语通用词语相比较而言的,特有词语多在某一特定汉语社区使用,有些特有词语可能会扩散到汉语中心区或其他汉语社区,但是它们中的多数尚未为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所接受。这些普通话词汇中所没有的词语便是“特有词语”(汪惠迪,1999)。

“特有词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汤志祥,2005),从狭义来看,是指那些在某一特有的区域内流行,代表着该地区某一特有概念或者某种特定事物的词语。这些词语不仅表层词形有所不同,而且深层语义也很特别,甚至独有。从广义上看,除了那些“特义异形异音”的词语外,凡是汉语区内部不同说法的词语都可称之为“特有词语”。本文所指的特有词语是广义的。

从共时角度看,特有词语主要表现为社区词、方言词、文言词、外来词等。社区词的概念最早由田小琳提出,它是指在一定社会区域内流通的词语,反映本社会区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社区词首先或主要在本社区流通。社区词是相对于通用词而言的,它与方言词、文言词、外来词等都存在交集的情况。方言词是由当地方言通过借用的方式产生的,香港的方言词主要来自粤语词。香港的外来词因为受汉语普通话和粤语的共同影响,所呈现的面貌也很有特色。

从历时角度看,特有词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状态中,一旦外部条件成熟,一些区域特有词可能向其他区域扩散,成为跨区词甚至多区词,因此,它也常常成为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来源。目前,在港澳流行的特有词语,已有上千个收进了2002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正式成为汉语词汇家族的一员。有些香港特有词语,虽然尚未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但在海外华语社区已相当通行。

二、香港语言生态演变与特有词语的形成

香港长期受英国统治,英语一直是官方语言,政治上具有强烈的殖民地色彩。同时,香港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与广东毗邻,当地居民多以粤语为沟通语言。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的社会语言状态是两文两语,口语上主要使用英语和粤语,书面语则是英文和中文。普通话虽为中国的共同语,但在香港却长期不受重视。1997年回归后,英语依然是官方语言,但普通话的地位已大大提升,成为了主要的官方语言,形成了目前两文三语的社会语言风貌。

三、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本文采用切片分析的研究方法,抽取一天的报纸,选择特定范围的语言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窥探香港中文里的特有词语。此研究方法所需语料较少,获得研究样本较为方便,缺点是随意性较强,典型性不够。虽可发现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形成初步的意见或观点,但结论的可靠性多需要进一步验证。尽管如此,作为试验性研究,此方法仍然是可行的。

研究语料主要取自2007年4月14日香港《苹果日报》中苹果副刊之广告版、汽车广告栏目。

四、香港特有词语类型

(一)香港社区词

社区词是因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心理因素差异而形成的。从构词语素和构词方式上看,社区词与标准汉语没有什么区别,这是它与方言词语的不同之处。我们从报刊语料中发现的一些香港社区词,其中包括自创社区词和同形异义社区词两类。

1.自创社区词

表1

自创

社区词 港式中文义 例子 普通话

对应词

參查 参照检查 参查保养期尚余多久 核查

手握感 手握住的感觉 手握感很好 手感

混能 两种以上燃料混合使用 混能车款 混合燃料

用家 使用的人 用家可联络我们 车主

尾門 汽车尾部的车门 尾门设计很特别 后车门

搭載 乘搭 搭载巴士 乘坐

从表1可以看出,一些社区自创词是由汉语双音节词语压缩组合而成的,如“參查”是参照检查的缩略形式,“混能”乃混合能源的紧缩形式,“搭載”则是从乘搭和载送压缩而成的。另一些是利用汉语语素中一些能产性很强的词尾构成附加式的新词语,如“尾門”“用家”等。唯一例外的是“手握感”,汉语中已经缩略成了“手感”,但在香港却使用了原式。

2.同形异义社区词

同形异义社区词是指在港式中文的词汇系统中,有一些词语在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上与某些汉语词语完全相同,但词义或词性不同。

表2

同形异义

社区词 港式中文义 例子 普通话中义 例子

監察 监视察看 监察镜头 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人员 监查部门

觀感 外观 乘坐和观感都不错 看到事物后产生的印象或感想 谈谈你这次旅行的观感

出牌 上牌照、

挂牌 未出牌车 打出手中的牌 他出了一张大牌

護理 维护保养 汽车护理 配合医生治疗,照料病

人起居;保护管理,使不受损害 护理病人;皮肤护理

搭配 机器内部

的配置 机械搭配 按一定的要求安排、分配 这两种颜色搭配很好看

撥 挂(车档) 拨入R档 手脚或棍棒横向用力,是东西移动;分出一部分发给;调配 拨号;拨款

容積 容量 引擎容积 容器或其他能容纳物体的内部体积 水池的容积

包圍 一种保护

车身的装置 跑车包围 四面围住 将敌人包围

考查香港同形异义社区词时发现,这些词语出现新义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选择不同的语素义;二是通过改变词语的使用条件或范围;三是借助改变词性赋予词语新的含义。

(1)语素义不同

在港式中文中,“監察”的“監”的语素义是监视的意思,“察”是察看的意思,是具体的眼睛动作。而在标准中文里,“监”是监督的意思,“察”乃“观察、检察”之义,属抽象的行为。这两个“监察”的对象也不一样,前者是外在的物体,后者则为内在的行为表现。

在“觀感”一词中,“觀”的语素义在港式中文和标准中文中,都是“看”的意思,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在港式中文中“观”是一般的观看,而在标准中文里特指参观;“感”的语素义在港式中文中不是很清晰,基本上已经丢失,而在标准中文里它有“感想、印象”之义。

“出牌”在港式中文里是“发出车牌”的意思。此处“出”的语素义是“发出”,“牌”是指汽车牌照;而“出牌”在标准中文中的意思是“给出手中的纸牌”,属于玩纸牌过程中的一种行为,在这里“出”是“往外拿”的意思,“牌”则代表纸牌

中国wWw.LWlm.coM。

(2)使用范围不同

词语的使用范围有时具有约定俗成的特性,我们常说“戴手套”“穿袜子”,却不说“穿手套”“戴袜子”,正是由于搭配的限制性造成的,这种限制具有民族性。词语的使用受到搭配关系的制约,这种现象在绝大多数语言中都普遍存在,在此次的研究语料中也发现了类似的例子。

“護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配合医生治疗,观察和了解病人的病情,并照料病人的饮食起居”等;二是指“保护管理,使不受损害”。港式中文中的“護理”取第二个义项的意思,但是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标准中文中该词搭配条件一般是用在有生命或活性的物体方面,如“皮肤护理”“头发护理”“护理林木”等,而港式中文却把它用在了汽车等无生命的事物上,因此有了“汽车护理”的用法,词义因搭配范围扩大而改变了。

“搭配”是按一定的要求安排、分配的意思,搭配的对象必须是两个或以上,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菜的颜色搭配很漂亮”等。“搭配”与“组合”不同,“组合”是将不同的内容按某种规律联系在一起,使之发挥作用,我们称之为“配置”。港式中文将“搭配”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就出现了“机械搭配”这样的说法。

“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手脚或棍棒横向用力,是东西移动”;二是“分出一部分发给;调配”的意思。按照第一个义项,“拨挡”的说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表意也是准确的,因为我们也常说“拨钟表”“拨电话”等。但是由于标准汉语早就有了“挂档”的说法,所以不再说“拨档”,而香港却用第一个义项造出了“拨档”这一新的搭配形式。

“容積”是指容器或其他容纳物质的物体的内部体积,“容量”是指容积的大小,容积的计算单位是立方米或立方厘米等,容量的单位常用升或毫升。汽车引擎的大小是以排气量计算的,使用“容量”更合适,所以常说“气缸容量”“引擎容量”等。港式中文用引擎的内部体积来指称虽然未必准确,但也无可厚非,因此就出现了“引擎容积”这样的说法。

(3)词性不同

利用改变词语词性的方式造新词或产生新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十分常见,“城管”是城市管理的缩略语,相当于一个动词。我们常说“这个城市的城管工作做得很好”,可是现在“城管”也可指称负责城市管理的工作人员,如:“城管打人被人批”。

在本次的研究语料中也发现了以改变词性获得新义的词,例如“包圍”。“包围”原本是及物动词,指将四面围起来。比如:“敌人包围了我们。”但在香港的汽车广告中却出现了“跑车包围”的用法,这里的“包围”是名词,指一种保护车身的装置。通过改变词性,“包围”在港式中文中产生了新的义项。由于语料有限,我们没有发现更多相关的例子。

(二)外来词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产物。香港的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特质使它更容易受西方影响,出现大量外来词自然不足为奇。在香港社会中,由于口语中粤语占明显优势,书面语又以中文为主,这一语一文互相影响,造成了香港在吸收外来语时表现出与内地不同的特点,出现了利用粤语音、粤语字、汉语音、汉语字为外来词注音、记形的复杂情况。以下是从本次研究语料中发现的实例:

表3

外来词 普通话义 借用方式 粤语音 粤语字 汉语音 汉语字

泊車 停车 音译加意译 + - - +

自動波 自动档 音译加意译 + - - +

波棍 汽车排档 音译加意译 + - - +

胎軡 汽车轮盘 音译加意译 + + _ _

平治 奔驰 音译 + _ _ +

咪數 里程数 音译加意译 + _ _ +

呔盤 方向盘 音译加意译 + + _ _

搵車 找车 音译加意译 + + _ _

1.语音方面

从上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外来词(无论采用音译或者音译加意译的形式),其音译部分都采用粤语的发音,如“泊车”的“泊”,并不读作bó,而读粤语音[pag1]。“自動波”“波棍”的“波”的粤语发音为[p?1],这与英语ball的发音[p?:l]十分接近。“胎軨”“平治”“咪數”“呔盤”的情况也是如此。香港外来词中使用粤语发音是强势方言造成的。在英国统治香港期间,粤语长期是港人的主要生活用语,而外来词在引进的过程中,最方便最快捷的途径便是通过口语传播,继而才逐渐在书面语中稳定下来。港人以粤语接收和使用外来语,自然而然倾向以粤语音作为记录标准,这正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语言借用的过程中,受惠语言内部语音系统对外来词的语音具有改造能力。

2.文字符号

从语料分析的情况看,香港外来词的文字符号主要有两类,一是选用了汉语通用的文字符号,另一类是使用粤语方言文字符号。在我们记录的7个外来词中,用汉语通用文字符号书写的有五个(泊車、自動波、波棍、平治、咪數),用粤语方言文字符号书写的有三个(胎軨、呔盤、搵車),这些方言文字进入标准中文系统对港人沟通并不会产生影响,但对于其他地区的读者来说,其可懂度就大大降低了。借用粤语方言字记录外来词,是港式中文的一大特色。

总之,香港中文在借用外来词时,语音形式和书面形式都存在明显的粤化倾向。此外,从外来词的来源看,香港接受的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这与台湾和新加坡也不同。台湾历史上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很深,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至今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正因如此,台湾国语中有很多来自日语的外来词,如“便当、料理、欧巴桑、阿莎力”等。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又是多元种族的国家,因此从英语和马来语吸纳进华语的外来语就很多,如“巴刹、娘惹、隆帮、沙爹、罗惹、必甲”等。香港的外来词几乎都来自英语,这是英语在香港长期占统治地位,是顶层语言的地位决定的。

(三)古语词

古语词,或称为文言词,在汉语的各个次区域都能找到它的遗迹。例如新加坡华语里就保留了“报聘、得直、卤获”等在中国大陆不再使用的古语词。古语词在华语各区残留是汉语扩散过程中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结果。香港中文与标准汉语在20世纪60年代中叶以后逐渐失去联系,单独发展。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大陆经历了汉字改革和语文规范化运动后,语言面貌发生了急剧的改变。而香港依旧延续着过去的发展轨迹,许多古语词因此得到了保留。在研究语料中,我们也发现了几个古语词。例如:

表4

古语词 现代汉语词

今次 这一次

今趟 这一趟

两日 两天

未够 没满/未满

“今”在古代最早表示的意思是“现在”,它与指事物、空间的近指词有关系。如“今君之所闻也。(《国语·晋语》)”,在这里,“今”表示说话所指的人和事,等于说“此、是”(董为光,2004)。“今”和“是”用作代词“这”在海外华人区至今仍有所见,印尼华语便常使用“是”作代词。如“是项切结书之最大特色系将台湾之雇主加入。”(刘文辉、宗世海,2006)港式中文中使用“今”而不用“是”,是古语与粤语方言共同影响的结果。

否定副词“未”在标准汉语中有“不”和“没有”两种形式,虽然我们也有“未满十二岁”的说法,但是使用范围十分有限。“未”在古汉语中的使用可以前推至先秦时代,张亚茹在《先秦否定词研究》一文中认为“‘未’表动态否定,具有时间性。它对过去以至现在表示否定,对将来表示愿望或可能,强调动作行为的可变性。”(张亚茹,1999)《左传》中有关否定词“未”的例子很多,如“商臣闻之而未察。”香港用“未”的情况较为普遍,如“二手MPV未够一年平7万”“事发后未有报警”等。

“两日”是一种古汉语的遗留,先秦时代就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的用法,以数量词带“日”是文言表达法。在标准汉语中,我们一般说“两天”而不说“两日”,但香港仍保留了“两日”这种文言说法。

五、香港特有词语产生的原因

(一)强势经济与强势文化的合力碰撞

语言与文化一样,从来都不是自给自足的。它总是伴随着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交流发生着或者激烈或者缓慢的变化。尤其是当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扩大之后,语言的变化也随之加剧了。语言和文化也具有层级性,一个民族有一种共同的民族文化,各地又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邹嘉彦、游汝杰,2003),与此相对应,便出现了民族共同语和地区方言。一般而言,共同语属于高层语言,而方言是低层语言,共同语占据统治地位,具有强大的扩散能力。但是,历史的经验显示,语言和文化的力量有时远不及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政治、经济等强势力量往往会改变语言的发展方向。 香港语言的演变恰好证明了外力对语言内部变化的制约作用。香港在英国的统治下长期实行深具殖民色彩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香港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了“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为语言的发展,尤其是词语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土壤。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是不同区域文化交融的地区,在华人社会里,港台文化向来被公认为华语流行文化的火车头。反观中国大陆,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政治闭关、经济落后、文化破碎、语言文化交流停滞,再加上港英政府实行的矮化、限制普通话的政策,使得香港中文改变了与大陆汉语的联系,走向了一条与英语和粤语长期融合的独特发展道路。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流行文化的主宰下,港式中文中出现了大量英语外来词、方言词和古语词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二)“两文三语”下社会语言的融合

香港的多语社会是历史因素造成的。社会语言学认为社会语境(social context)的变化会透过语言内部系统导致语言的变异(variation)现象。从回归前的两文两语到回归后的两文三语,香港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一种普遍的看法是,香港的语言使用基本上是自由、开放的。这种自由和开放突出表现在英语、中文、粤语之间的相互借用和融合上,混合语大量出现在中文报刊杂志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有些非中文的词语开始渗透在港式中文里,并渐渐沉淀稳定下来,形成了香港特有词语。我们在本次研究中也记录了一些粤语方言词语,如“平1万6”“方便上落”“开心到(目)训唔着觉”等,这些词语给非粤语区的读者带来了交流障碍,但在香港社区中却能够交流无阻。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表达法可能会逐渐被其他词语所取代,但也不排除有些词语会跨越区域的鸿沟,进入到标准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这也正是港式中文有生命力的一种表现。

其次,香港中文词语出现缤纷多变的面貌也与香港政府奉行不干预的语言政策有关,这使得港式中文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既有洋化又有本土化。从研究语料中,我们既能看到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又能找到土生土长的古语词和自创词,既有用汉语语素构成的特有词语,也有用粤语音拼读的音译词,构词的方式也十分丰富。

(三)独特、务实的语言文化心态

外放与内敛是香港人的基本特质,这种特质突出反映在对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上。香港人深具兼收并蓄的心理特征,一方面他们对外来文化来者不拒,同时又对自己的语言怀着一份执著和坚持。尽管港人在正式场合依然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但在日常生活中,粤语无疑是最强势的语言。根据调查,在港人的家庭环境里,粤语的使用率最高(邹嘉彦、游汝杰,2003),这充分说明港人对粤语的认同度和忠诚度都是非常高的。

港人对粤语的高度依恋也造成了粤语超常规的发展,许多报刊业者为了迎合市民的心态,也在中文中大量嫁接粤语词语或句子,大量粤语词语也借机渗透到标准中文中,形成了方言和共同语混合使用的独特现象,构成了千岩竞秀的语言景观。

参考文献:

[1]汪惠迪.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探微[A].周清海.新加坡华语词汇

与语法[C].新加坡玲子传媒私人有限公司,2002.

[2]汤志祥.论华语区域特有词语[J].语言文字应用,2005,

(2). [4]邵敬敏,石定栩.“港式中文”与语言变体[J].华东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3).

[5]董为光.汉语时间顺序的认知基础[J].当代语言学,2004,

(2).

[6]刘文辉,宗世海.印度尼西亚华语区域词语初探[J].暨南大学华

文学院学报,2006,

(1).

[7]张亚茹.先秦否定词研究[A].语言研究丛书(第八集)[C].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8]邹嘉彦,游汝杰.汉语与华人社会[M].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上

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